锻炼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
2020.02.27
一直以来,我们大部分的努力,都似乎是为了一件事情 —— 解决我们在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。比如:
如何取得一个好成绩;
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;
如何追到喜欢的异性;
如何拿到心仪的offer;
如何胜任当下的工作;
如何服务好自己的顾客;
如何组建一个幸福的家;
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;
……
我们每天都被这些问题所包围着,有的问题我们能够解决;但大多数情况下,我们并不能很好地解决;有些问题甚至会终身困扰我们,比如拖延症、早起早睡……
那么解决问题的本质是什么?到底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模型,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解决掉人生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?
我以前觉得是没有的,因为问题太复杂,因果太混乱,根本不可能有一个通用的模型,可以用来解决所有的问题。
但我最近改变了这个想法。虽然问题是五花八门的,背后的因果也是复杂混乱的,但是解决问题的背后却有一套共通的模型。
如果我们能够掌握这个通用模型,我认为它其实是能够极大地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效率的。
这个模型是什么呢?我把它总结为三个盘:
沙盘——操盘——复盘。
沙盘 —— 定义问题,分析原因,得出方案
在解决问题之前,我们到底需要做些什么?有没有一些必要的步骤?
这个问题肯定好多人都没思考过。大多数人解决问题都是靠经验直觉,直接就拿出一套解决方案,然后去试,试一下发现有用,就沉淀下来;试一下发现没用,再想别的办法。
这种做法看似高效 —— 因为思考的过程确实变少了。
但大多数时候,其实并不能给出一个好的解决方案,甚至会一直被这件事所困扰着,一直耗在这个地方。
虽然思考是变少了,但是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更多了。
举个例子,就拿拖延症这件事来说。相信大部分人都深受拖延症的困扰,但是大部分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?
他首先会自己想各种办法,比如强行逼迫自己去做,结果往往都是三分钟热情,无法坚持;比如找人监督,在朋友圈发条说说,我要XXX了,请大家监督我;有的甚至直接放弃抵抗了,就一直拖,拖到截止日期,让压力逼迫自己行动,他们的口头禅是“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”。当他们发现这些办法都不太奏效时,有些人还会再挣扎一下,去知乎一下看看别人是怎么解决的,直接把别人的解决方案拿来用。这种做法很不错,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确实能找到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。但大多数时候,也是不太奏效的。因为问题背后的原因太复杂,每个人的情况可能都不太一样,需要因地制宜。
这就是大多数人解决问题的步骤,可以简单地概括为“直接从自己过去的经验和认知中,直觉性地拿出解决方案”.
从过去经验到解决方案的产出之间,真的没有别的步骤了吗?
有的,但这需要我们深刻地洞悉“解决方案”的本质是什么。
完备的、正确的因得到正确的果,即问题得到完美解决。
残缺的、错误的因得到错误的果,即问题不能得到解决。
解决问题的第一个步骤,应该是定义问题。
沙盘 —— 定义问题
提出一个好的问题,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。——爱因斯坦
能否提出一个好的问题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洞察造成这个问题背后的关键阻碍。
找到关键阻碍之后,我们就能根据这些关键阻碍,去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好的问题。
比如早起的关键阻碍是什么?
可能跟早睡有关,可能跟睡眠周期有关,可能跟早起的动机有关……洞悉了这些关键阻碍,你就可以提出更清晰的问题,比如“如何才能早睡?“、“在睡眠周期的哪一段更容易醒来?”……
但麻烦的是,能否洞察问题背后的关键阻碍,还是要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本身的认知。
认知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。
沙盘 —— 分析原因
存在即合理。——黑格尔
黑格尔很早就智慧地洞察到了这件事,他说「存在即合理」,说的就是这个意思,即任何事物的发生,背后必有其原因。
当然,因果律并不是黑格尔提出来的,事实上几乎所有科学家都默认了这件事的存在,他们把因果律作为了研究事物的大前提,否则今天的一切知识都是没有意义的。
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,其实就是不断思考事物背后因果关系的过程,也就是不断寻找“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”的过程。
简而言之,解决问题的核心,就在于你能够快速而且准确地洞察出事物背后的因果关系。
我们可以把这种能力叫做洞察力,就是快速洞察事物背后因果关系的能力。这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,它跟学习力、元认知等能力同等重要,甚至更重要,因为它就是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最需要的能力。
那么洞察力取决于什么呢?如何才能提升洞察力?它跟两个东西有关:
一是,你此刻的认知水平。学习,就是能够快速提升认知,进而提升洞察力的重要方式之一。
学习分为两种,一种是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,这种方式是必要的,但是成长速度很慢;一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,比如阅读书籍或者请教他人。
这两种都重要,都要有,不可偏废哪一方。
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学习,却很少有人学过如何学习,也就是学习方法的学习。我建议通过模型树的学习方法去建立一个强大的认知体系,它几乎融合了所有学习的底层原理,而且还有第一原理等哲科思维在里面,它是一种真正为洞察事物因果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生的学习方法。
二是,一些重要的思维方式。分享一套简单而强大的分析因果的思维方式:第一原理 > 排列组合 > 结构思维 > 演绎思维,它的机制是这样的:
1、找到事物背后的第一原理 —— 从起点原因(第一因)开始,创造一个树状结构(决策树)。只有第一因才能穷尽所有原因,而且第一因可以是多个的。
2、进行排列组合 —— 尽可能穷尽所有情况。可以用矩阵模型、象限模型、坐标轴模型等多个模型来辅助。
3、对所有元素进行结构化处理 —— 在这个过程中,可以用框架模型(组合框选)、金字塔模型(从上统下)来辅助,得到一个清晰的树状结构。
4、演绎推理 —— 根据底层大框架,去分别进行演绎推理,给出解决方案。
有时候需要几个认知同频的人一起努力,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沙盘 —— 得出方案
从上面的结构化处理和演绎推理,基本就可以得到解决方案了。但过程的分析我还没想好,但肯定的一条捷径就是 —— 巨人思维,也就是在演绎推理中直接学习别人的方法。
操盘
介绍一个模型 —— PDCA循环,它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特·阿曼德·休哈特(Walter A. Shewhart)首先提出的,由戴明采纳、宣传,获得普及,所以又称戴明环。
PDCA本身是用于做质量管理的,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:
Plan:计划
Do:执行
Check:检查
Act:处理
简单来说,就是作出计划、实施计划、检查实施效果,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,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。
后来人们发现,这一模型不仅仅适用于质量管理,它似乎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。
在这里变形后,沙盘对应Plan计划,而Do/Check/Act则是操盘部分。
如果解决方案能一次性成功,我们还需要从成功经历里总结经验,以便于下次使用。
如果解决方案失败了,或者说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,那么我们还需要从失败里汲取教训,并重复上面的过程。
而这两个过程,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复盘。
复盘
如何才能做一次科学的复盘?需要复盘什么?
1、洞悉因果 —— 需要通过成功和失败,去洞悉做成一件事的因果。不能只复盘成功的部分,因为这容易陷入各种偏差,比如幸存者偏差;也不能只复盘失败的部分,因为成功的部分也能帮我们洞悉因果。
2、提炼方法 —— 从里面提炼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出来。
在复盘的时候应该如何复盘呢?
这里我们可以借用联想的经典复盘框架。
1、回顾目标:回顾当初的目标是什么
2、评估结果:把结果与目标的做对比
3、分析原因:分析事物背后因果关系
3、总结规律:总结规律,提炼方法论
总结
执行完方案获得反馈之后,我们需要重新走一遍沙盘的三大步骤“定义问题→分析原因→拿出方案”。
通过学习输入更多信息,从而加深对学习的认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