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竞品分析的一点想法
2018.11.12
一份竞品分析,其实就是要做好一个通过功能表现形式去反推其本来需求(业务和用户)并思考其适用性的过程,它不是产品说明书、不是流程介绍、不是用户调研报告、不是产品测评,但它又可能同时包含以上模块的精要。
竞品分析的前提是理解产品,充分的理解之后你才能评价它、分析它。不然则很容易流于表面或者是经不住推敲。
可以通过 “泛用+精用+检索” 的方式来辅助理解一个产品。
泛用即浏览式的用,对产品有一个概览。
精用即结合具体的任务或场景精细的使用,甚至可以使用它来满足你真实的诉求。这其实也是小白用户到专家用户所经历的过程。
检索即通过搜索来获取与该产品相关的信息,比如它的官网、商店中的用户反馈、评测文章等信息。
通常在一份竞品分析中,会有客观和主观两部分。客观的部分的来源一般有 产品公开信息 (比如发版日志)、 第三方统计机构 (比如MobData、百度指数)、 个人整理 (比如产品功能架构),而主观部分则是根据分析目标和受众的不同,在调用“分析素材”后整理得出的观点和结论(比如结合用户、场景、痛点、任务流对视觉层分析、交互层分析)。
要尽量避免出现“散乱无章”、“主观臆断”、“陈述罗列”、“没有观点”、“没有结论”这些问题。
究竟一个产品有哪些维度哪些方面可分析?
以上,并不都是必要的,因为分析目标和受众不同,我们的侧重点和内容结构也会不同。目标我列为几种:
1、产品设计角度 —— 寻找产品设计优缺点(B端更看重流程/功能比对),功能设计借鉴,产品迭代方向寻找等。
2、技术角度 —— 产品性能(例如语音识别领域的准确率,方言支持,响应时长等),产品稳定性和并发支持等.
3、销售角度 —— 定价模式比对,售后模式比对(例如智能客服领域知识库的免费整理等),产品竞争力对比等。
4、公司战略角度 —— 产品矩阵对比(哪些是现金牛产品/流量产品等),公司定位对比(都服务哪些群体,都是哪个赛道上的玩家等),商业模式对比(分销模式与政策,销售模式,盈利模式等)
总的来说,竞品分析围绕三个问题展开:和谁比?比什么?结论在什么?
围绕这三个问题去调用上面那些分析素材,通常 “看不见” 的分析素材会比分析 “看的见” 的更有价值和意义,组合分析的方式会更好达到理想效果:例如 “使用场景+用例+交互流程” 这些组合式的分析,更能够辅助得出更全面更严谨的判断。
可以看看 shane 新鲜出炉的 《闲鱼竞品分析》 —— 2021.07.14 更
下面讲讲我在B端竞品分析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。
单说B端,主要因为B端产品和C端产品的服务用户群体是不一样的,它们所满足的需求的集合是不一样的。这就导致了产品设计、商业模式、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差异。因此,B端产品的竞品分析内容自然也就和C端产品有所不同。
在寻找对手的方向上,B端的会更不好找一些,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业务关键词(因为有推广排名服务)、咨询销售同学(B端前线销售的经验加成)、拜访目标客户(终端客户会因为利己的原因给出一手信息)、新闻媒体和展会(有足够曝光的对手)。
确定主要对手,也就是看哪家竞品更有价值。一般来说看销售额即可,对于这种不公开的数字,采样估算市场份额是一种方式,另一种直接的方式就是找投资人或者渠道商去打听。
在获取竞品使用机会这个事情上,要格外重视,只有成为真正用户,才能了解对手。一般可以通过申请试用、获取观看演示机会、渠道商提供的账号试用、直接购买的方式来体验竞品。
而分析服务人群这个问题,因为B端的销售渠道分布原因,客户在地域的分布肯定会有差异。所以通过研究客户案例等信息,能挖掘出对手的主要客户群体都是哪些企业?都是哪些行业的?都是哪些体量的?客户都分布在哪些地域?
在分析核心诉求上,要注意即使同样产品矩阵的企业,由于发家基础和技术核心等各种原因,其满足的客户核心诉求是有所不同的。对手满足的是客户的哪些诉求?是从客户的哪些诉求进行切入的?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在研究产品形态上,通常是在核心诉求得到回答之后,就可以回答:对方的产品是以软件安装的形式、还是以SaaS形式、还是以大型解决方案本地部署去提供服务的?除此,有App吗?有小程序吗?有微信服务号吗?有H5吗?这些服务形式(App,小程序,微信服务号,H5)是产品服务的移动化,还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独特且不可代替的一环?
对于设计师来说,最需要关注的就是信息架构和数据流的问题了。功能清单只要明确到提供了什么具体功能/服务就行,再根据清单进行信息架构的整理,也就是要了解每个页面每个元素的结构化呈现。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完成整个产品核心业务流程的梳理了,明确要完成某项任务,具体的操作的流程是怎样衔接的,各个功能模块之间又是如何配合的。但光了解业务流程是不够的,我们还需要去了解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,数据是如何流转的,特别是对于复杂的跨系统操作,数据是如何流转的在产品和技术设计上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。我找了张往年的示意图。
在关注信息架构方面,可以着重关注目标功能的细节,从使用场景、用户痛点等方面去梳理交互流程和细节,包括视觉细节(此处就和C端的比较类似了)。